百万保险代理人流失,这粒行业的灰尘落在郑东身上时,却像是一座山。
“还是会经常想起那些在保险公司里的日子。”今年8月做了四年代理人的郑东正式离开了这个行业。尽管有着诸多不舍,但持续三个月未能开单的压力下让他难以承受。
2018年6月,看好保险业的郑东加入一家头部寿险公司,正式成为一名保险代理人。从业一年多之后,业务日渐熟悉,郑东准备在行业大展拳脚。
可惜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踌躇满志的郑东,怎么也不会想到新冠疫情突袭,保险新单量降至冰点。更令他想不到的是,开单情况并没有随着疫情的好转,恢复到入行初的状态。在没有足够收入来源的日子里,郑东甚至兼职外卖员补贴家用。
何止郑东呢?又何止100万呢?保险代理人数仍在跌跌不休,这粒最初看似不起眼“灰尘”,正在越滚越大。
近三十年来,代理人制度为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代理人制度和数以百万计的代理人为保险业发展打开了局面,并成为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支撑力量。2019年中国保险行业代理人数量接近千万,行业发展迎来高光时刻。
彼时业内就有声音称,野蛮生长的粗放时代终会结束,从粗放型到高质量和精细化是保险行业发展的必然历程。
但转折来的如此迅猛,让整个行业感到措手不及……
portant;"> 跌破800万大关,
portant;"> 寿险代理人清虚加速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2021年上半年保险公司销售从业人员执业登记情况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国保险公司在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执业登记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770万人。
对比2019年巅峰时期的973万人,减少了200万人。相比2020年的843万,下降了70多万。
两年时间200万的人力流失,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寿险行业已走到了十字路口,个险渠道的营运模式转型势在必行,代理人清虚也在加速。
“疫情使得险业务成长面临压力,寿险业务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但这是表层原因。”在寿险行业从业近二十年的刘亮认为,“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人口红利消退、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的需求差异化,大规模的存量代理人队伍存在人力较虚、产能低下、留存率、举绩率低等问题。“
53岁的保险代理人王燕因为多月没出单,在今年6月份被取消了工号。
“单子不好搞,亲戚朋友早都说了一个遍儿了,搞不动了。和陌生人开展新单太难了,已经好几个月了没出单了。”对于被取消工号王燕多多少少有所预料,她看得很开,“女儿快生了,正好可以去帮把手。”
今年来,好几个和她一样开不出单子的代理人,被取消了工号。其中有两个和她一样也是在四五十岁左右,在从事保险代理人之前都是下岗工人。“别说3个月没开单的,就算是开了单的,只要是年纪太大又没有学历,保险公司也瞧不上的。现在保险行业招的都是高素质、有文化的年轻人。”
五大上市险企的财报数据,将保险代理人的流失展示地更为直观。
半年报数据显示,中国人保(5.200, -0.06, -1.14%)、中国人寿(31.270, -0.33, -1.04%)、中国平安(51.410, -0.34, -0.66%)、中国太保(28.890, -0.22, -0.76%)、新华保险(41.990, -0.48,-1.13%)寿险代理人的数量较2020年末的419万人减少了83万人,半年降幅达19.8%,较2019年末的峰值更是直降了110.9万人。
保险代理人的流失直接影响险企的保费收入,半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上市保险公司寿险保费收入的增速出现下滑趋势。中国人保今年上半年寿险保费收入为641.3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61%。除中国人保和中国平安保费收入同比降低外,其他三家保费增速也仅为个位数。
面对增长困境,头部险企强力推动个险渠道的营运模式转型,试图通过机制牵引推动代理人结构优化和渠道产能提升。
当下发展高质量代理人队伍已成头部寿险公司的共识。中国人寿副总裁詹忠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从去年开始,中国人寿在增员方面不断提高人员增员标准和招募质量。
“保险公司核心在于提升代理人队伍质量,当前正历经清虚、优增和高留的改革进程。” 中国平安执行董事兼联席CEO陈心颖也曾公开表达过类似观点,“打造‘高质量、高产能、高收入’的代理人队伍至少需要3年时间,包括渠道改革、引入绩优队伍替换落后产能,涉及数十万人,难度非常大。
以上就是关于华纳上下分客服_19188356969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