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8日,江苏南通,大公镇贲集村水稻田间,农民操控植保无人机进行叶面肥喷洒作业。
“近年来,国家农业政策对于农业无人机运用有很强的应用刺激,从小麦‘一喷三防’的统防统治,到近两年千亿斤粮食计划中提到的玉米大豆等单产提升的需求,都在不断催生农业无人机作业新的应用需求。”9月24日,大疆农业政企负责人聂宏远接受包括澎湃新闻在内的媒体群访时作出上述表述。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低空经济”以来,中央及各地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等支持政策,无人机以及载人航空器等通航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性机遇。低空应用场景的拓展成为各地低空经济先行的切入口,其中“航空+农林植保”作为传统的通航作业场景,也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农业无人机有望大面积落地
随着农田智慧化管理和规模化管理的加强,耕种管收的任一环节都逐渐标准化,无人机在“管”的环节发挥的重要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接纳。
聂宏远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国内农业无人机在2016年至2018年处于市场适应期,2019年至2022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去年以来,发展已进入相对平稳的阶段,但在国家低空政策的倾斜下,有利于农业无人机未来的大面积推广与落地,当前订单量也在稳健增长中。
据了解,相对于政策而言,影响农业无人机销量,更多的因素根植于农业行业本身的特殊性质,即耕地面积、病虫害防治及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锚定了市场对农业无人机的需求。
其中,玉米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同时也是饲料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在政策的引领下,2024年大疆也开始探索玉米飞防全流程管理的可行性,目前在东北、内蒙古等玉米种植地区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据大疆农业解决方案工程师程忠义介绍,以大疆农业玉米示范田用户案例来测算,在玉米中后期进行无人机病虫害防治及叶面肥喷施,可有效增产10%,每亩增加产量150斤至200斤。
“相比于载人固定翼飞机,无人机喷施飘逸更少,无需建设跑道,地形适应能力更强,中小地块也可作业,相比于自走式机械,无人机还能节水90%。”程忠义介绍,无人机不受地形限制,不轧苗,飞行平台具备好操作、图传稳定等特点,能够有效解决玉米中后期施药难、病虫害不好防治等问题,避免作物减产,也能大幅减少农业中毒事故。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起我国植保无人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已纳入常规农机具补贴范畴,以大疆的T60无人机举例,农户在购买每台时补贴金额约在1万元至1.2万元。聂宏远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对农业无人机的补贴力度与补贴范围均在不断扩大,随着技术更新以及规模化应用,整体农业无人机的成本以及售价也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方面的政策性规制,也降低了农户购买和使用农业无人机的门槛,促进了农业无人机订单落地。
发力海外市场,未来将加强识别功能和施肥功能
2015年,大疆推出MG-1植保无人机后,正式成立大疆农业事业部。目前,大疆农业无人机的应用领域包含植保作业、播撒作业、农业智慧化管理等,全球覆盖作物达300余种。
程忠义向记者介绍,截至2024年6月,大疆农业的无人机全球保有量已超30万台,全球累计作业面积突破75亿亩次。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大疆开启农业无人机的全球推广探索,2020年起发力拓展海外市场,仅用两年多时间海外市场就迎来了快速发展。程忠义表示,如今,大疆农业无人机的作业轨迹已遍布六大洲,在30多个国家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尤其是在东南亚、拉美、非洲等区域,均实现了突破式增长。
从行业来看,在国内,大疆农业无人机能够覆盖“农林牧渔”多场景作业。
“目前,无人机已成为中国农田管理环节中不可或缺的新质生产力工具。”程忠义表示,作为一家科技企业,大疆最关注的是前沿技术在产业中的实际落地应用,农业从业者对新科技是否接受,关键在于是否能给他们带去直接收益,以及解决方案是否足够简单易用稳定。
程忠义表示进一步表示,目前农业无人机已包含如智能驾驶技术、视觉技术、毫米波雷达等,未来大疆还将继续在科技方面进行探索,比如视觉融合、激光雷达等,在识别功能上会更加强,让农业无人机的操控变得更便捷、作业更加自动化。目标是要让60岁的农民也可以自由操控农业无人机进行作业,实现数字农业的“平民化”。
谈及农业无人机市场面临的挑战,程忠义也提到,急需相关技术人才,“目前农业无人机作业面积已经达到了25亿亩,未来有望突破50亿亩。从业人员规模在40至50万人,未来农业无人机相关人才需求或将达到100万人左右。在未来5至10年间,农业无人机的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