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配图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官网显示,周鹏程于今年6月出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此前,周鹏程担任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长。
周鹏程,男,汉族,1968年8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正高级教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第一附属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第一附属中学校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荆楚教育名家,第十届国家督学,国家教材委员会历史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等。
他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湖北省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等。
据《长江日报》报道,在2022全国“双一流”高校和全国知名高中对接峰会上,作为知名高中代表之一,周鹏程就如何构建教育生态,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作了主旨发言。他表示,现状是“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相对独立,彼此割裂”,建议尝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人才贯通式培养。
中学校长为何能任高校领导,这可以从高校与其附属中学的关系来观察。
2015年5月4日,《中国教育报》在文章《重建大学与附中的血肉联系》中阐释了大学与附中的关系:最初大学之所以设立附属中学,更多是出于大学自身教学的需要,如招生培养、教学实践等,艺术院校的附中属于前者,师范院校的附中属于后者。为教职工子弟上学提供便利,也是其中一个原因,许多附中就设在大学校园内,大学教师又普遍重视子女教育,因此大学附中很快就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名校。
文章指出,普通中学有了大学附中的招牌后,可以利用大学的品牌声誉招揽优秀教师和学生,大学也可以提供图书资料、场馆设施、校外辅导员等方面的支持。政府部门推行此项举措,更多的是为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重建大学与中学之间的血肉联系才有可能实施大学中学的有效衔接和联合培养,才会实现基础教育的优质和均衡。
由此可见,高校与附属中学关系十分紧密,发展息息相关。
例如,北京大学副教务长马玉国便兼任北大附中校长职务。
2022年3月16日,北大附中召开教师干部大会。时任北大党委组织部部长宁琦出席并宣读干部任命决定,任命马玉国为北大附中党委副书记、校长。她指出,此次干部调整是北京大学党委充分考虑北大附中领导班子建设的现实需要,经过通盘考虑、慎重研究作出的决定。
时任北大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教务长龚旗煌表示,北大附中是北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重要的教育教学实验基地和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任命马玉国担任北大附中校长,充分体现了北大党委对北大附中长远发展和班子建设的高度重视。
马玉国1989年10月—1997年7月就读于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并先后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硕士期间师从中科院院士周其凤;1997年8月—2002年12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化学系读博,2003年1月—2005年8月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博士后;2005年9月到北大工作,历任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学院党委书记等。马玉国的研究领域包括高分子化学、超分子化学等,其已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90篇,并于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据《北京日报》报道,出任北大附中校长前,马玉国还于2013年担任过北大山东招生组组长。2021年4月,作为北大化学学院书记,马玉国参加了在北京五中举行的“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校”授牌仪式。今年6月14至16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在乐亭县共同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培训实践班等系列研学活动,马玉国以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北大附中党委副书记、校长身份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