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老》、《庄》的自由与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本来就无法结合,母亲的死,竟促成了他又一次辞职回家
桓玄篡位,隐者在在家乡跨出了他人生的重要一步,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
桓玄兵败西走,刘裕来了
或许是对篡权者的抗争,或是“大济苍生”的愿望又在萌动,隐者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
然而,刘裕很快让隐者失望,《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生庐”后不久,于义熙元年(四零五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
三月,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
刘敬宣离职后,隐者也随着去职了
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隐者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因不愿“束带迎”浔阳郡派遣邮至,不愿“五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
”遂授印去职
隐者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
到此,隐者醒了,“大济苍生”的宏愿萎缩成不堪回首的过去,“猛志逸四海”的豪气绝望成《归去来兮辞》
反复的进退,隐者该累了
看得见的枷锁可以除掉,看不见的郁结却能吞了人的一生
幸好,隐者读过《老》《庄》,他没有走到尽头
对于历史来说,这才是个开头,孕育了四十年的隐者,终于走进了历史的核心
单就政客而言,谁会记住一个小小的彭泽县令? 到了这里,隐者的样子开始在后人面前清晰起来
“夫耕于前,妻锄于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醉欲眠卿可去
”“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有老农劝他出仕,他说:“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
纤辔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 晚年,隐者的生活愈来愈贫困,求贷和接受周济之事常有发生,甚至病饿多日,江州刺史檀道济劝隐者:“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隐者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檀道济馈以梁肉,隐者挥而去之
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
《挽歌诗》中:“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是隐者对死亡蔑视
节烈是一种生命的方式,是一种原始的固执,它也是控制命运方向的手柄,是我们可以记得住的一种精神
隐者给我们留下的,恐怕不只是他的诗和名,更多的是他的运行的轨迹给人的生存暗示和时代在个体上反映出来的独特印记
这些暗示和印记将是后人的指路牌
每部分的内心,都有一个束缚本人的囚笼
演绎的编造人物也罢,实际中的真人也罢
上至巨人,下致人民,每部分都有执念,都生存在囚
笼里
不过,这囚笼有些功夫是旁人树立的,而,普遍,是本人为本人树立的
从古到今,能安定脱身与囚笼的人,又能有几个?
不管古人对酒如何评价,但我们后世的人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酒,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要不,哪来“无酒不成席”这样一句话呢?况且,酒已经从古到今无时不刻地承载起人们的痛苦与欢乐
尤其是文人雅士们的忧郁、快意,往往是在一坛子酒面前发出来的
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当实在摸不出鸟卵时,还会到林边竹林的草丛里找野鸡蛋
当然,那不是野鸡下的蛋,而是一些庄户人家为省粮食让自家的鸡随处跑着啄食,于是也便有一些鸡将蛋产到了竹林的草丛子里
他俩总是将搜索到的鸡蛋和鸟卵带到学校,放到煤火台待烤熟了,用一把削铅笔的小刀把金灿灿的蛋饼划拉成三份,其中的一份便放到了我的手里
出事的那场火,没有缘由,来势非常的凶猛,仿佛带着嫉妒,带着憎恨而来的
作为厂长他没有逃避,作为男人他没有退缩
他迎火而上,他要为厂子要为职工负责,他用他生命的最后一丝力气推开了最后一名职工
头脑还有的记忆只有即使自己死了也不能大家受伤
不知自己是怎样倒下的,身上血肉模糊没有感觉疼痛
他想他可能死了,一刹的感觉是妻子可爱的笑容
他的醒来,就和电视里看到的情节一样,一排字幕打出,一年后,刷的一下,故事中的男人女人焕然一新,生活有了新的开端
可是故事可以美化,他不能